海洋动物怎么养?

来源:admin 查看次数: 0 时间:2024-10-25 11:35:44

养殖的基本方法:

  鱼、虾、贝和棘皮动物等除了单纯捕捞形式外,养殖是获得成体的一条重要途径,这是一种谋求一定面积上高密度(集约)生产的方式(甚至包括人工投饵)。

  2.1鱼、虾类

  2.1.1港养鱼虾是大型鱼港中养殖鱼、虾的一种方法,面积在数百亩至数千亩。建在中潮区以上,利用潮汐排灌海水。水较浅,最深1~2m。因水面大,有风便起浪,气体条件好,成本低,管理方便,节省劳力。缺点是管理粗放,敌害生物不易彻底清除,对虾单位面积产量低。

  2.1.2池养鱼虾它是在较高的潮区或潮上带挖掘的方形或长方形池塘,面积在数亩至近百亩,利用潮汐或水泵提水,水深可保持在1m左右。池塘设有进、排水闸,以便充分交换海水。由于水面较小,管理方便,饵料容易满足。因此,单位水体生产量较高。此法适于个体及国营厂养鱼、虾,尤其适于海滩较窄的地区开展鱼、虾养殖,是一种投资少、产量高的养殖方法。

  2.1.3箱养鱼虾这种方法用于虹鳟、银鲑、真鲷、黑鲷、石斑鱼、非洲鲫鱼、对虾等的养殖。网箱由框架、浮子和网片组成。框架多系木、竹或铁制,浮子为油桶或泡沫塑料制成,网片采用金属、化学纤维网或塑料压制成的网做成。常用于网箱养鱼、虾的网箱有浮动式、固定式,可翻转式和沉下式,其外形分为方形、圆柱形和多角形。

  2.1.4工厂化养鱼虾此法工业化程度高,需用劳力少,基本上可以控制环境因子的变化,可进行集约养殖,提高放养密度,缩短养殖周期,单位面积产量也高;但成本高、管理费用大,有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受工业生产水平的限制,不能大规模推广,有的还受环境条件的限制,例如电厂余热利用的温流水养鱼,只能在电厂附近才能开展。当前,工厂化养鱼、虾多用于真鲷、黑鲷、鲫、罗非鱼、鳗、虹鳟、鲻鱼、对虾等的养殖。

  2.1.5生态系养鱼虾这是在粗放的港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方法。它是通过消除有害生物,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,改善池塘水质,培植一个适于鱼、虾生存和生长的人工生态系统,依靠这个生态系统来保证鱼、虾生长的基本需要。另外,再适当地补充投饵,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或水域的生产能力。

  2.1.6网围养虾是在潮间带筑堤拦网,涨潮后,水淹过堤坝,只有拦网露出水面。退潮后,堤内可保留水深1m多。此法须放较大规格的虾苗,具有活水养殖特点,虾生长速度快,能充分利用潮间带中潮区。

  2.2贝类

  由于贝类种类不同、生活型不同,其养殖方法也不同,归纳有下列几种:

  2.2.1投石养殖它是以石块、贝壳、石条或水泥制件作为采苗器进行采苗和养成。为增加采苗量,应尽力增加采苗器的阴面,采苗之后疏散密度,进行养成。因养成器排列形式不一,可分立石养殖、桥石养殖和满天星式的养殖。这种养殖方法是在潮间带中、下区进行的,是典型的潮间带养殖形式之一。此法可应用于多种牡蛎的养成上。

  2.2.2插竹养殖用蛎竹进行采苗与养成。为了增加采苗效果,蛎竹密插、斜插在滩涂上,采苗之后,疏散养成。它是褶牡蛎的养成方式之一。

  2.2.3栅式养殖又称简易垂下式养殖。在低潮线附近,干潮时水深2~4m、风浪较平静的海区,树立木桩、水泥柱或石柱等,上面纵横用竹、木或水泥柱架成棚,将成串的养成器悬挂于棚架上进行养成。

  2.2.4筏式养殖它是人工设置浮筏在浅海里进行的养成法。由于养成器材和技术不同,筏式养成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别。

  ①绳养此法用在贻贝养殖上,其养成器材用棕绳、塑料绳或胶带绳编制而成,采用包苗、缠绳、拼绳、间苗和夹苗的方法将贝苗分在绳索上,然后垂挂或平挂于浮筏上养殖。

  ②笼养此法用在扇贝、珍珠贝、鲍、牡蛎的养成上。它是利用聚乙烯网衣及铁丝圈或塑料圈制成的数层圆柱形网笼,网衣的网目大小以不漏掉贝类为原则。

  ③耳吊此法习见于扇贝的养成上,它是在扇贝的前耳处钻2mm左右的洞穴,利用尼龙线穿扇贝前耳,再悬于主干绳上垂养。

  ④筒养此法亦用于扇贝的养成上。它是用聚氯乙烯板卷成的筒状容器,将扇贝置入筒内,筒两端用网片(网目大小以不漏掉扇贝为原则)套扎,然后平挂于浮筏上养殖。

  2.2.5埕田养殖是缢蛏、泥蚶、蛤仔和文蛤养殖的基本方法,是指不蓄水的平滩养殖。这种形式的养殖场地建造简便,水质交换条件好,适于大面积推广。在选定的面积上,插上竹竿或树枝做标记,根据地势将海滩分成若干块方形或长方形畦地,每块1至数亩。畦地中央隆起,两边略低。畦地之间挖浅沟,以便于排水和操作,并可防止贝类逃散。有的地区还在埕田周围用竹箔或网片围起,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场内。为防洪水和风浪破坏,尚需修建防洪坝和防浪坝。

  2.2.6池塘养殖是利用建筑在内湾高、中潮区的一种半蓄水池塘,涨潮时潮水可以漫池,退潮后池内可以保存一定数量的海水进行养殖。优点:可利用畦田养殖不能利用的高潮区,充分利用海滩,扩大养殖面积;贝类在高潮区生活,能受到更好的保护,成活率高;池内经常蓄水,贝类摄食时间长,生长较快;在气温较冷的北方可以进行越冬,减少或避免贝类死亡。缺点:建池花费劳力较多,大面积养殖成本高;退潮后池内是死水,不适宜高密度养殖。我国浙江省泥蚶蓄水养殖(蚶塘养殖)即属此种类型。

  在海洋动物的养殖中,为了改良生态环境、充分利用水域和生产条件、提高产量,常常采用鱼和虾混养、虾(鱼)和贝混养、贝和参混养、贝和藻套养及贝和藻轮养等技术措施,以增加水域的生产性能,提高经济效益。

  

相关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