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化肥减施?
来源:admin 查看次数: 0 时间:2024-05-05 08:01:39
肥药减施,水稻增产!湖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,粮食生产连年保持增长,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然而,化肥农药长期施用、过量施用、盲目施用,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,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运而生,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下面一起来看看化肥减施主要有哪些技术?
1、有机替代,可分为施用商品有机肥(有机-无机肥,有机生物肥等)、秸秆还田、种植绿肥。
用100公斤/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10%,或者200 公斤/亩的有机肥配合化肥减量20%,水稻增产6.3-7.5%。长期施用炭基有机肥,能优化土壤环境、改善土壤结构、丰富土壤微生物区系群落及丰度,提高土壤肥力。
将稻麦(油)轮作模式中上一季作物秸秆(小麦、或油菜)全部粉碎翻压还田,并配合秸秆专用腐熟剂使用,每2-3年进行一次深翻,至25-30厘米深度。多年实验结果证明,秸秆还田配合化肥施用,水稻增产幅度达7.37%,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提高。
在稻麦(油)轮作模式中,可以采用每隔3-4年将冬小麦(油菜)改种一季绿肥,并在种植水稻前翻压还田,可以提高土壤地力,增加有机质。
在虾稻模式中,以稻草全量还田,配合田埂种植绿肥。
在鸭蛙稻模式中,用冬季种植紫花苕子或肥料用油菜,配施有机肥,能确保水稻生产不用化肥。翻压紫云英后,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情况下,也能为土壤提供较多的氮素、钾素营养。与单施化肥相比可显著改善水稻的产量结构,提高有效穗数、实粒数、和千粒重,提高产量18.6%-38.2%;翻压紫云英后,化肥施用量以减少20%-25%较为适宜。
2、调整化肥结构,主要措施为施用水稻专用肥和配施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。
主要包括合理的氮磷钾配比(如20:8:15)、合适的养分形态(如铵态氮硝态氮5:5)、具有新型功能特点(如缓释技术、生根剂)等,如水稻专用复合肥。
在长江中下游稻区,合理使用硅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,硅、锌肥配施可促进水稻早发、增强抗倒伏与抗病的能力,提高水稻产量和氮、磷肥利用率。并能提高水稻品质、减轻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的发生。可使水稻增产10%-30%。
3、科学肥水管理,主要措施有侧深施肥、应变式肥水管理。
结合插秧机、侧深施肥机等,将基肥在水稻插秧时施入,并对施肥部位进行定位(使肥料位于秧苗一侧5厘米、深度于秧苗根系下3-5厘米处),以减少化肥用量,提高化肥利用率。
将水管理技术与施肥技术结合起来,实现应变式肥水管理。技术要点主要包括:以水稻品种营养特性为基础的平衡施肥技术。将氮肥用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,同时增施钾肥和补充微肥(主要是硅肥和锌肥)。
在氮肥运筹方式上提出多次施氮、氮肥后移,在氮肥总量控制前提下,前期以水稻叶片叶色为指标进行指导施氮,后期看苗酌情增施粒肥(约占总氮10%),以满足水稻后期灌浆提高千粒重的需要。
以水稻田间实际分蘖数为指标的中期够苗晒田技术,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和栽培要求,进行够苗排水晒田。
以提高稻谷千粒重为目标的推迟断水技术,即在水稻灌浆期后到乳熟期进行湿润灌溉,每次灌一薄层水(10毫米),待落干后再灌,干干湿湿,干湿交替,保持田面潮湿。在黄熟期自然落干,直至收割前5天彻底断水,做收割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