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养花】的作者是谁? 养花天作者是谁?

来源:admin 查看次数: 0 时间:2023-11-15 00:42:12

【养花】的作者是谁?

是老舍

老舍(1899年2月3日-1966年8月24日)享年67岁,原名舒庆春,字舍予(姓氏一拆为二)。满族,北京人正红旗人,人民艺术家。另有笔名絜青、鸿来、非我等。中国现代小说家、著名作家,杰出的语言大师,新中国第一位获得“人民艺术家”称号的作家。其中《猫》《母鸡》、《养花》﹑《北京的春节》等被选入课本。北京市政府授予他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。老舍的一生,总是忘我地工作,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“劳动模范”。养花(老舍)我爱花,所以也爱养花。我可还没有成为养花的专家,因为没有功夫去作研究。我只是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。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,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,到夏天,满是花草,小猫儿们只好上房支玩耍,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。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。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作一棵好花生病欲死,是件难过的事。我不愿时时落泪。北京的气候,对养花来说,不算很好。冬天冷,春天多风,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,秋天最好。可是忽然会闹霜冻。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,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。因此,我只养些好种易活,自己会奋斗的花草。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,我若置之不理,任其自生自灭,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。我得天天照管它们,名胜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。一来二去,我摸着一些门道。有的喜阴,就别放在太阳地里,有的喜干,就别多浇水。这是个乐趣,摸住门道,花草养活了,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,开花,多么有意思呀!不是乱吹,这就是知识呀!多得些知识,一定不是坏事。我不是有腿病吗,不但不利于行,也不利于久坐。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,感谢我不感谢。我可得感谢它们。在我的工作的时候,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,就到院中去看看,浇浇这棵,搬搬那盆,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,然后再出去,如此循环,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,有益身心,胜于吃药。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,就得全家动员,抢救花草,十分紧张,几百盆花,都要很快地抢救到屋里去,使人腰酸腿疼,热汗直流。第二天,天气好转,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,又是一次腰酸疼,热汗直流,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!不劳动,连棵花儿也养不活,这难道不是真理么?送牛奶的同志,进门就夸“好香”!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。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,约几位朋友来看看,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—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。花儿分根了一棵为数棵,就赠给朋友们一些;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,心里自然特别喜欢。当然,也有伤心的时候,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。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(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),下暴雨。邻家的墙倒了下来,菊秧被砸死者约有三十多种,一百多棵!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!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花有实,有色有香,既须劳动,又长见识,这就是养花的乐趣。

养花天作者是谁?

《养花》作者:老舍

老舍(1899年2月3日-1966年8月24日)享年67岁,原名舒庆春,字舍予(姓氏一拆为二)。满族,北京人正红旗人,人民艺术家。另有笔名絜青、鸿来、非我等。中国现代小说家、著名作家,杰出的语言大师,新中国第一位获得“人民艺术家”称号的作家。其中《猫》《母鸡》、《养花》﹑《北京的春节》等被选入课本。北京市政府授予他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。老舍的一生,总是忘我地工作,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“劳动模范”。

养花一文的作者是谁?

是老舍的老舍,中国小说家、剧作家。生于1899年,卒于1966年,满族,祖籍北京。原名舒庆春,字舍予。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。

什么是作者养花的原?

《草原》《养花》《林海》的作者是(老舍),他原名(舒庆春)

养花的作者是巴金吗?

不是巴金是老舍

老舍(1899年2月3日-1966年8月24日)享年67岁,原名舒庆春,字舍予(姓氏一拆为二)。满族,北京人正红旗人,人民艺术家。另有笔名絜青、鸿来、非我等。中国现代小说家、著名作家,杰出的语言大师,新中国第一位获得“人民艺术家”称号的作家。其中《猫》《母鸡》、《养花》﹑《北京的春节》等被选入课本。北京市政府授予他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。老舍的一生,总是忘我地工作,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“劳动模范”。

养花的作者老舍?

1、文中作者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;抢救风雨中的花草,累得腰酸腿疼、热汗直流,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;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,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……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。  

2、中心思想  本文通过写作者养花实践,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,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花有果,有香有色,既须劳动,又长见识。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,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。  

3、创作背景  《养花》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,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《文艺报》上。  解放后,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,他有了一个小花园。1950年,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。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,一共养了100多种,300多棵。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,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。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《养花》一文提到的情景

燕子的作者是谁子的作者是谁?

燕子的作者是郑振铎。燕子作者是郑振铎。

《墨子的作者是谁?墨子》的作者是谁?

墨子(约前468-前376,一说约前479-前403),名翟,鲁国人。战国初期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。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记录的《墨子》一书,记有他的言论和事迹,是我国古代哲理散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。

尚书的作者是谁?尚书的作者是谁?

尚书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。最早时它被称为《书》,到了汉代被叫做《尚书》,意思是“上古之书”。汉代以后,《尚书》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,所以又叫做《书经》。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、作者已很难确定,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。

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《尚书》,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。 《尚书》所记载的历史,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,下至东周(春秋中期),历史约1500多年。

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,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。《尚书》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,记载了虞、夏商、周的许多重要史实,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、地理、哲学思想、教育、刑法和典章制度等,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,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。 《尚书》用散文写成,按朝代编排,分成《虞书》、《夏书》、《商书》和《周书》。

它大致有四种体式:

一是“典”,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;

二是“训诰”,包括君臣之间、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;

三是“誓”,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;

四是“命”,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、赏赐诸侯的册命。《尚书》使用的语言、词汇比较古老,因而较难读懂。 流传至今的《尚书》包括《今文尚书》和《古文尚书》两部分。《今文尚书》共二十八篇,《古文尚书》共二十五篇。从唐代以来,人们把《今文尚书》和《古文尚书》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、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、辨析,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《古文尚书》和孔安国写的《尚书传》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《伪古文尚书》和《尚书伪孔传》。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。

现存二十八篇《今文尚书》传说是秦、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,用当时的文字写成,所以叫做《今文尚书》(《古文尚》用古代文字写成)。

其中《虞夏书》四篇,《商书》五篇,《周书》十九篇。我们选录的是《今文尚书》,不包括书《古文尚书》。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《十三经注疏》注释和译文广泛参考了研究《尚书》的各种专著。

《话说长江》的曲作者是谁,词作者是谁?

长江之歌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《话说长江》主题歌,王世光作曲,胡宏伟作词,首唱者季小琴。这首歌旋律激昂,歌词气势磅礴,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——长江的描写与赞美,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。“长江之歌”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,唱长江的歌,赞长江的歌。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,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,全长6211.31千米,流经1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注入东海。它源远流长,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,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。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。

相关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