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度对花卉(湿度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)
来源:admin 查看次数: 0 时间:2023-05-20 07:44:36
一般温度不低于10°且不高于30°,湿度在20°到30°,土壤要松软透气,排水要好。
不同种类的花卉对湿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。所以,我们在种植的过程中,一定要学 会根据不同花卉对空气湿度的不同要求,适时改变周围的空气湿度,以确保花卉的健康生长。
一般说来,气温在15℃~28℃时,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% ~ 70%之间。
花卉所需要的水分,大部分来源于土壤,但是空气湿度对花卉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。如空气温度过大,易使枝叶徒长,花瓣霉烂、落花,并易引起病虫蔓延。
开花期湿度过大,有碍开花,影响结实等。空气湿度过小,会使花期缩短,花色变淡。南花北养,如空气长期干燥,就会生长不良,影响开花和结果。
北方冬季气候干燥,室内养花如不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,一些喜湿润花卉,往往会出现叶色淡黄,叶子边缘干枯等现象。
根据不同花卉对空气温度的不同要求,可采取喷洗枝叶或罩上塑料薄膜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,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湿度条件。
兰花、秋海棠类、龟背竹等喜湿花卉,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%;茉莉、白兰花、扶桑等中湿花卉,要求空气湿度不低于60%。
花卉种类繁多,因原产地气候条件不同,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。在栽培中通常按花卉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分成三类。
(1)喜阴湿花卉如蕨类、天南星科花卉、兰花、玉簪、秋海棠类、杜鹃花等,要求空气相对湿度经常保持在60%~80%。这类花卉如果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中栽培,叶子就会发红或变黄、变小、变薄并卷曲,或边缘干焦,影响开花和结果。
(2)耐干旱花卉如仙人球、仙人掌、龙舌兰、芦荟、生石花等,在北方地区,一般室内的空气湿度即可满足其生长要求。这类花卉如果长期养在潮湿的环境中,常会引起根、茎发生腐烂病。
(3)中性花卉这类花卉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介于上述二者之闻,如白兰花、米兰、茉莉、含笑、扶桑、叶子花、桂花、棕榈等。
北方地区春、秋两季空气湿度很低,不适宜南方花卉的生长发育;冬季室内用火炉或暖气取暖,空气更为干燥,为了把花养好,可以用塑料薄膜做成大罩子,把喜湿花卉罩起来莳养,这样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,并且还能起到防止烟尘和油垢的污染。在南北各地,夏季可以把喜阴湿的花卉放在树阴或阴棚下,以避免强光直射和旱风。还可以经常在盆花周围洒水,或往叶面上喷水,以增加空气湿度,降低气温。
不同花卉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生根在10至35摄氏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生根速度越快,超过38度就停止形成层的产生,扦插基质湿度百分之60较易,湿度太大,透气性差,空气湿度百分之百最好!
湿度影响温度,温度可以改变湿度。
湿度高了温度低,温度高了湿度低。
湿度即空气中的含水量。
温度:
温度(temperature)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,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。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(如水银柱的膨胀),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。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,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。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(零点)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。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(K)。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(°F)、摄氏温标(°C)和国际实用温标。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,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。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,含有统计意义。
湿度:
湿度,表示大气 干燥程度的 物理量。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 水汽越少,则空气越干燥; 水汽越多,则空气越潮湿。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“湿度”。在此意义下,常用 绝对湿度、相对湿度、比较湿度、 混合比、 饱和差以及 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;若表示在湿蒸汽中 水蒸气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(体积)的百分比,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。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是:相对湿度低于70%。
湿度对于酵母的活性影响也很重要 , 而这个湿度是指面团的软硬度上 , 一般和面所用的水越多 , 面团内部湿度越大 , 所以发面的速度就越快 , 其次就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 , 一般是在75%-85% , 所以侧面反映酵母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 , 其活性较高 。
空气湿度对钓鱼有直接影响,空气湿度越大,越不上鱼,尤其在中国北方地区,比南方地区更明显。
空气湿度大时,直接作用水体,影响水体的温度自然变化,影响水体与大气之间的空气交换,影响水体的光合作用,也就影响了鱼的正常生活和摄食。
夏季是朱顶红的重要生长期,只要生长环境凉爽,温度在18-22℃范围内,就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。所以要做降温保湿处理,炎热高温天气要把朱顶红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,可以向花盆周围洒水以降温增湿,但不能直接往植株上洒水,防止出现烂心问题。
噪声的衰减因素:
1.空气的吸收:
由于空气的粘滞性、热传导、空气分子的弛豫吸收,声波能量转变为热能消散。
衰减量由空气吸收系数决定。空气吸收系数和大气温度、湿度和声波的频率相关。
2.地面的吸收:与地面覆盖物、声波频率、离声源距离、近地面气象条件。
3.气温的影响
1)温度随高度升高:
温度高,声速大。夜间大气温度向上递增,声速逐渐增大,声波传播便先向上而后向下的弯曲线。
2)温度随高度降低:
昼间声线变化与夜间情况相反,成为上弯曲线,在地面上将出现声影区。
4.风速的影响
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是大气中声速Ci与风速 V的矢量和。于是,顺风方向声线向下弯曲,逆风方向则向上弯曲。顺风声音可传播很远,逆风处会产生声影区。
5.声屏障的衰减
1)声影区:声波在遇到屏障阻挡后,一部分声能被反射,一部分声能绕过屏障传播,在屏障后形成“声影区”,声音在这区域内有一定的降低,这一区域的大小和降低声音的程度,随着声波增大而减小。
2)薄屏障:声屏障的隔声效果(插入损失LIL)由菲涅尔数N和声音频率决定,不同频率下的插入损失LIL不同。在rR≥rs≥H的条件下,菲涅尔数由H、rs、λ决定。
N-菲涅尔数。δ-路程差(米)。
rR-敏感测点离屏障距离(米)。
rs-声源离屏障距离(米)。H-屏障高度(米)。
点声源和线声源的插入损失LIL计算公式不同。
3)厚屏障
例如长排建筑物或土堤等屏障厚度大于或相当于波长的,称为厚屏障。
厚屏障插入损失LIL等效于两个薄屏障的插入损失之和,另外加入一个修正量ΔLW,ΔLW不随频率变化,仅于屏障厚度、声源和接受点位置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