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姓氏种类繁多?

来源:admin 查看次数: 0 时间:2024-10-23 05:20:39

中国的姓氏数量众多,其历史源远也非常久远,如果想要对某个姓氏追根溯源,差不多要回到数千年以前,这在世界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。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,常说“赵钱孙李、周吴郑王、冯陈褚卫、蒋沈韩杨”,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,这还不包含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。

中国姓氏的来源是相当复杂的,历史上也有许多研究专著,对姓氏来源归纳的种类也不同。《左传·隐公八年》将姓氏来源归纳为五种;东汉应劭的《风俗通义·氏族篇》又把姓氏归纳为九种;宋代郑樵的《通志·氏族略》,详细地把姓氏分为32种。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主要的几种。

最原始的姓氏

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呢?一般都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,那时候的人们按母系血统分成若干个氏族,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者居住地形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,这个族号就是“姓”了。

最早产生的姓,它们大多都带女字旁,如姜、姬、姚、姒、赢等。传说中炎帝姓姜,黄帝姓姬,少昊姓嬴,舜姓姚,大禹姓姒,其中姒姓子孙今天仍生活在浙江省绍兴市禹陵村,族人还存有《姒氏世谱》。

“姓,人所生也。古之神圣,母感天而生子,故称天子。从女从生。”---《说文解字》

以国邑为姓

以国邑为姓这种来源基本是从周朝开始的,当时周朝建立后,周天子为了治理国家,将全国分成了若干个诸侯国,包括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,还有夏、商王朝的子孙。

这些人得到大小不同的土地,建立了许多诸侯国,如鲁、卫、晋、齐、宋、陈等。诸侯国的君主还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再分封给卿大夫,他们又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家,如韩、魏、赵等。这些国名后来都成为氏。

赵姓,它的祖先造父,是周穆王的车夫,本来姓赢,与后来的秦属于同祖。相传周穆王西巡,造父赶车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,穆王就以赵赐封给造父。其后裔为晋国大夫,京剧《赵氏孤儿》中,晋灵公时赵朔被杀,他的妻子遗腹生了赵武,赵氏家臣和友人为了保护遗孤,将赵武藏在了山中。

赵襄子就是赵武的后人,公元前475年建立了赵国,最初定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,最后迁都到邯郸,成为战国七雄之一。因此,中国的赵姓起于山西,兴盛于河北,后来历代散布在全国。西汉时的南越王赵佗、三国时的赵云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今河北人。

以官职为姓

最初,姓氏会跟着官职变化,世代都做官,还有功绩的,他的后人就会以官名为姓。古代有五官: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,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。如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,称中行桓子,其子荀偃称中行偃,以中行为氏。

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,单从字义上看,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,如库、仓、军、厨等,此外还有史、理、钱、宗、帅等,这些最初都是官职名。以司马为例,与程姓同出一个姓,周宣王时,有程伯休父出任司马,后人就慢慢以司马为姓氏了。如司马迁、司马光都是他的后裔。

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姓氏

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姓氏,这是宗法制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。根据当时宗法制的规定,天子的儿子称“王子”,王子的儿子称“王孙”,王孙的儿子则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;诸侯的儿子称“公子”,公子的儿子称“公孙”,公孙的儿子也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。

周景王为天子,他的儿子为王子,名字叫做朝,而王子朝的孙子就以朝为氏,后来写作了晁;宋桓公是诸侯,他的儿子为公子,名字叫做夷,字子鱼,公于夷之子为公孙友,公孙友的两个儿子就以鱼为氏。这类姓有牛、关、柯等。

以排行次第为姓

这种来源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。周代以孟(伯)、仲、叔、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,他们的后代就可以称孟氏,伯氏,仲氏、叔氏、季氏。如孟氏,祖先是鲁桓公的次子庆父,成语说:“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。”因为排行第二,称为“仲孙”。后来有弑君之罪,后代感到很羞耻,又因为他在庶子中排行老大,就改称“孟孙”,以孟为姓,孟子即其后裔。

以爵号、谥号为姓氏。

爵号的话,以王、侯二氏最突出了,特别是王氏的来源不止一处,但都与先祖封王或称王有关,所以就有姬姓王,子姓王,姒姓王,还有少数民族的王,在中国成为一大姓。 谥号如文、武、简等。如宋武公的后人以武为姓氏,宋穆公的后人以穆为姓氏,齐桓公的后人以桓为姓氏。

以居住地为姓氏

贵者有氏,贱者无氏。以居住地为姓氏的这一类人,是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的,所以就以所居住的地方为姓氏。如住在傅岩的人就以傅为氏,住在池边的人就以池为氏,住在柳下的人就以柳为氏,还有西门、东郭、南宫、东方、西闾等。

以职业或技能为姓氏

在夏、商、周时代,有些人属于低级贵族,不得封土,但可称氏,当时称作“百工”,后来人们就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了。如屠、陶、甄、卜、巫等。

以事为氏

这类姓氏不多,但却非常有意思。如李氏,其祖为少昊的后裔皋陶,本来姓赢,在尧、舜时担任理官,后人以官为氏,称作“理氏”。商朝末期,理征因为得罪了纣王而被杀了,他的儿子理利真逃往山中躲避,就以一种树的果子为食,即李子,谐“理”的发音,后人改为李氏。相传老子为理利真的11世孙。

又如林氏,其祖是纣王叔父比干,比干被杀,此时他的妻子已有身孕,就逃到了林中,产下一子。周代寻封比干之后,以此事赐以林氏。汉武帝时有丞相田千秋,年纪很大还没有退休,皇帝特许他可以乘车入宫,就称为“车丞相”,后人以车为氏。

避讳改姓氏和皇帝赐姓

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很常见。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,姬姓改为周姓;唐宪宗李纯即位,淳于姓改为于姓等。

皇帝还常常还会把“国姓”赐给自己的功臣。如唐代的许多开国功臣都姓李,宋代西夏李继迁被赐姓赵,明末的郑成功被赐姓朱等。另外,赐姓有时候也是惩罚手段,如武则天即位,赐唐高宗的王皇后为蟒氏。

少数民族称呼的转化

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的民族融合,许多少数民族的姓氏就慢慢转化为了汉族姓氏。 如宇文、鲜于、尉迟、慕容等。北魏孝文帝实行民族融化政策时候,就命令鲜卑人改姓,皇族拓跋氏改为元,其他贵族改成贺、刘、楼、于等。隋唐时有西域九姓小国,归唐后以国名改为康、石、史、安等,安禄山、史思明就属于其中的两姓。

中国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着变化,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,包含的历史内涵也非常丰富。中国姓氏的历史渊源久远,从姓氏的千年发展进程中,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,了解本民族的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