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?
来源:admin 查看次数: 0 时间:2023-11-05 03:42:32
一是花青素。当它是酸性的时候,呈现红色,酸性愈强,颜色愈红。当它是碱性的时候,呈现蓝色,碱性较强,成为蓝黑色。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,则是紫色。
二是胡萝卜素,菊科植物除了黄花以外,多橙色的花,如菊花。
三是不含色素,比如白色的花,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。
此外,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。酸性的花青素反射红色的光波,我们便看见的是红花。同样,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,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,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,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。白花不含色素,但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。
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不同是由基因决定的。 任何生物性状的不同,都是由基因决定的。
细胞的结构主要有细胞膜、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部分。
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,可以区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。细胞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,它的厚度大约是7.5纳米,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类脂、蛋白质和一定量的糖类。细胞膜在电镜下,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分为三层,内外两层深暗,中间的一层浅淡。另外,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,包括细胞器和基质。
细胞代谢状况
HE染色中细胞核的深浅由细胞代谢状况决定。 苏木精 — 伊红染色法 ,简称HE染色法 ,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。苏木精染液为碱性 ,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酸着紫蓝色 ;伊红为酸性染料 ,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。HE染色法是组织学、胚胎学、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、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。
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决定于磷脂。
细胞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,细胞膜呈液态,可以流动。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的一定形态,对细胞起保护作用,活的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,既可以从周围环境当中摄入必须的营养物质以及氧气,又可以排出代谢产物,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膜。
细胞膜在显微镜下是非常清晰的,是脂质双层的结构,细胞膜有选择性的让物质通过,它可以使某些小分子物质透过,而对一些有害的物质或大分子物质限制通过,保持细胞内物质的稳定。
灯的颜色由灯泡内的物质决定。 因为不同的物质会散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波,而我们普遍使用的灯泡中常使用的是钨丝和镉的混合物,可以产生黄色光。而荧光灯中则会使用汞蒸汽和荧光粉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。 此外,近年来LED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它们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来产生不同的颜色。
颜色是通过眼、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。 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,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。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。
1、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:它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,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.如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色光,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,只见红色;如只有蓝色光照在不透明物体身上,无红色反射,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,所以就成了黑色.
2、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:它允许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,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.如红色的透明物体只允许红色光透过,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,只见红色;如只有蓝色光照在透明物体身上,无红色透过,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,所以就成了黑色.
恒星的颜色是由它的表面温度决定的。烧一个铁块,最初它是黑色的,温度升高,会是暗红色的;再升温,会发出红光;再升温,呈橙色;然后是黄色、黄白色,如果忽略它的状态变化,温度再升高时,它还会变成白色,甚至蓝白色。恒星也是一样的。1000多度到2000多度,是红色的;3000-4000度是橙红色。5000-6000度是橙黄色。7000-8000度是黄白色,到1万度,呈白色。恒星如果发出蓝色光,表面温度最高可达3万度。太阳的表面温度在5700度左右,所以它是黄色的。
1. 细胞的健康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,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遗传和生活方式。2. 遗传是指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基因。一些健康问题可能是由某些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。然而,即使你携带某些不良基因,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可以降低你患病的风险。3. 生活方式包括饮食、运动和生活习惯,如睡眠、压力和环境等。均衡的饮食、适量的运动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减少压力都能促进细胞健康。另外,避免烟草和酗酒等危害健康的行为也能保持细胞健康。4. 因此,细胞的健康与否取决于我们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细胞健康,并减少患病的风险。
1、海水颜色由阳光光照与海水成分的相互作用而决定。
水分子吸收除了蓝色光谱之外的几乎所有阳光,这使得含有生物较少的海洋呈现出更多的蓝色。
在海水超过100米深的时候,光大部分被吸收,但是由于不同波长被水分子吸收能力不同,蓝光更容易反射和散射,所以海水在深处显蓝色。但是在近海处,悬浮物质较多,颗粒较大,更容易形成散射和反射,尤其是对于波长更短的光,在波长短的光中,人对绿色更敏感,所以近海程浅蓝色或浅绿色。
2、气候变化海洋将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颜色,海水将变得更蓝或更绿。
据埃菲社2月4日报道,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,至2100年,全球一半以上的海洋将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颜色,海水将变得更蓝或更绿。全球气温上升预计将使浮游生物丰富的极地海洋更绿,因为浮游生物在此欣欣向荣,而随着浮游生物被清除,亚热带的蓝色海洋变得更蓝。
3、海水颜色由由海上浮游植物决定
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,吸收的蓝色光谱更多、绿色光谱更少,因此富含藻类的海洋区域呈现出绿色。
这个问题如果要展开来说非常非常复杂,而且到目前仍然没有完全阐明。
我们只考虑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分离,顾名思义,有丝分裂就是“有丝”的分裂,这个丝指的是纺锤丝,而纺锤丝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。染色体在分离的时候是由微管蛋白构成的纺锤丝牵拉着向两极移动,就像提线木偶一样,染色体并不靠生物电进行移动,而是通过纺锤丝的物理作用进行移动。
红色为染色体,绿色为微管蛋白
那么细胞怎么“知道”什么时候该移动,该往哪里移动呢?这就涉及细胞分裂的调控,细胞分裂调控是极其复杂的过程,就算把目前已知的知识写成一本书从早到晚看也够看上好几个月,是不可能在这里说清楚的(我也说不清楚),可以从几个层面可以简单说一下
首先是基因层面: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控制一整套细胞分裂行为,包括周期蛋白,CDK(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),黏连蛋白(连接姐妹染色单体),动粒(微管组装)……等等等等成百上千种蛋白质形成不同的复合体,又在细胞分裂不同阶段组成发挥相应功能的结构,这些蛋白质是细胞分裂的物质基础。
其次是基因表达层面:细胞怎么“知道”在分裂的某一期要表达什么蛋白呢?这涉及基因的表达调控,其中又是一大堆东西:转录因子,聚合酶复合体,阻遏蛋白,激活蛋白等等(注意这里的概念都是笼统的,如人体内已经鉴定出1800多个不同的转录因子,它们对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调控作用)。然后是调控序列,基因组上的序列有特定位点(启动子,增强子,沉默子等等),这些位点可以与调控蛋白或聚合酶结合进行调控。同时这一整套系统还有验证和反馈的功能,可以保证在特定的时间点和不同需求下表达不同的蛋白。
然后是表观遗传标记:染色质可以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,二者开放性不同,常染色质空间结构较为开放,转录活性较高,在细胞分裂时,染色质将打包成染色体,就像我们搬家一样,平时经常用和不经常用的东西都得装箱搬走。这个箱子在细胞中可以看作组蛋白,组蛋白像耳机缠线器一样把DNA绕起来,而箱子上封的胶带就可以看作表观遗传标记。与染色质开放有关的主要是组蛋白乙酰化,一般情况下带有乙酰基的组蛋白会呈开放状态,而分裂时染色质凝缩,这涉及表观遗传标记的去除。那表观遗传状态怎么去除呢?这也是由酶催化的,那么细胞怎么知道该不该表达这些酶呢?这就回到第二点上,基因的表达与调控。
之后就是染色体的空间结构,染色体中除表观遗传标记外还有其他蛋白作用于染色体的包装,通过蛋白因子和RNA的介导,相距很远的染色体区域可以被结合在一起,就像把一张纸折过来一样,从而改变染色体的空间结构以适应分裂的需求。
总的来说,细胞分裂的机制跟生物电没什么关系(可能某些神经信号会触发表达之类的,但我不清楚),是基因组,表观基因组,染色质空间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共同作用完成的,而且这几个层面之间也互相作用。这是极其复杂的过程,涉及成千上万种基因序列,蛋白质,酶,RNA和其他化学分子等成分,不是知乎的回答能说清楚的。细胞就像一个工厂,但它的生产力,分工程度,精密度,修复能力和最重要的短时适应能力(适应环境改变,细胞周期,外部信号等)要远远强于我们现实中的工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