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肉叶子上有霉斑? 多肉雨滴叶子上有龟裂?
来源:admin 查看次数: 0 时间:2024-06-07 00:02:26
一、长霉菌斑的原因
1、浇水过量:多肉植物都有一定的耐旱能力,不耐水涝。若是管理期间频繁浇水,吸收不掉,时间长了会留下积水,根系容易腐烂,这种情况下就容易感染霉斑。
2、温度过高:多肉长霉菌斑多是发生在夏季,因为夏季的温度太高,高温环境下若是湿度大,通风环境差很容易感染霉菌斑。
二、长霉菌斑的处理方法
1、改善环境:多肉植物长霉菌斑多是因为温度高,湿度大且通风不良导致的,一定要改变养护环境。减少浇水,不干不浇。平时多通风,保证空气流动,这样能更好的控温,避免病害加重。
2、换土处理:若是根部感染了霉菌斑,建议尽快将植株脱盆,然后将原来的土壤全部换掉,还要将感染霉斑的地方都剪掉,剪干净后彻底消毒晾晒,等伤口晾干后重新上盆栽种。若是感染了叶片,要将叶片摘掉,避免留下病菌。
多肉雨滴叶片龟裂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把多肉植物突然从光照少的环境搬到光照多的环境。譬如说春天多肉,从室内移到室外,因为长期在室内的多肉植物本身就比较娇嫩,水分含量多,一旦移到强光下,表皮硬化,水都在叶子里,热胀冷缩之下就裂开了。
多半是黑斑病造成的,多肉叶子患上黑斑病,证明日常浇水有问题,多肉植物平时并不需要浇太多水,并且不能从植株的顶部进行浇灌,而是要沿着盆壁来浇到土壤中。
多肉叶子有黑点主要是水分原因,不能把植株长期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,如果感染黑斑病,需要将多肉放置在光照强烈的地方,其次还可以使用稀释后的百菌清进行消毒杀菌,一周左右就会恢复健康。
多肉叶子有黑斑是病菌造成,需要治理。
多肉植物的叶片上出现黑斑,通常是圆形,接着叶片会出现枯萎或者化水现象,轻轻一碰就掉落,逐渐的所有叶片开始长黑斑,直至生长点,然后整株死亡。这个过程通常很慢,在它挂掉之前往往会感染其他多肉,所以发现了要及早隔离治疗。
主要原因
1、夏季高温高湿不通风,就会导致感染煤烟病,多肉正是因为天热潮湿导致的,在室内栽培的多肉更容易感染,所以室内栽培要多通风控水,太热可以开空调或风扇降温。
2、虫害导致感染煤烟病,比如多肉植物很容易感染蚧壳虫,蚧壳虫本身会携带病菌,蚧壳虫在啃食植物的时候,还会分泌密露排泄粪便,这些分泌物中带有各种菌类,被这些害虫咬伤后更容易感染。
3、多肉植物本身也会携带病菌,其它季节基本察觉不到,夏季是细菌比较活跃的季节,只要环境适宜它就会大面积繁殖,这就是为什么好多花友,再买回多肉植物的时候,先隔离消毒然后再重新栽培的原因了。
要用药才可以治疗,常规的用药还是多菌灵、百菌清这些,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试试克菌康可湿性粉剂或者加大药量。然后最重要的是,养多肉的环境一定要通风、干燥和高温。
多肉出现叶子像是被虫吃了,就是因为多肉叶子上有蚧壳虫。蚧壳虫会吸食多肉叶片的汁液,同时也会释放出一种黏液,这种黏液经常会沾到一些污渍,只要发现多肉叶片上有奇怪的小黑球一样的污渍,多半就是有蚧壳虫在捣蛋了。
落地生根
多年生草本,高40-150厘米;茎有分枝。羽状复叶,长10-30厘米,小叶长圆形至椭圆形,长6-8厘米,宽3-5厘米,先端钝,边缘有圆齿,圆齿底部容易生芽,芽长大后落地即成一新植物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40厘米;花下垂,花冠高脚碟形,长达5厘米,基部稍膨大,向上成管状,裂片4,卵状披针形,淡红色或紫红色。蓇葖包在花萼及花冠内;种子小,有条纹。花期1-3月。
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稀释后喷洒几次。
白粉虱,抗药性强难防治。可以用吡蚜酮、噻虫嗪、高含量(70%)吡虫啉、扑虱灵、啶虫脒、螺虫乙酯等药剂在傍晚喷雾防治,效果较为理想。注意交替用药,减轻害虫抗药性的产生。有条件的可以用黄色粘虫板诱杀,安全无毒有效。大棚放风口用60目以上防虫网遮挡。 多户连片时最好能在统一时间集中喷药防治。
黑色汤姆多肉的叶子也可以种植,这种繁殖方法,即扦插繁殖,不仅操作非常方便,而且成活率也很高。然而,当叶子插上时,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好时机,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、寒冷的冬天、春秋两季最好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一些叶片比较薄的肉质,扦插很难成功,如火祭、唐印、蓝知更鸟等品种,可用于斩首或枝条扦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