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肉植物的名字都是咋来的,好多很奇怪的名字,比如丝绸面纱、法师、乌木、秀妍、绮罗。。。跟植物联系?

来源:jing 查看次数: 299 时间:2022-05-13 16:38:45

我国多肉植物的名称历来不统一。如景天科Kalancboe marmorata这个常见种,北方叫花叶川莲,到了南方就叫玳瑁景天,上海一带则沿用日名叫江户紫。又如Sedum dasyphylluM.在北方叫翡翠景天,上海叫玲珠草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我国地域辽阔、各地引种渠道不一的缘故。引种后先入为主,一个名字叫熟了,再想改过来就很难。  撇开某些人杜撰的名字不谈,我国多肉植物的命名主要有两种方法。以徐民生较授为代表的专业人员,用的是我国正统的植物命名法,即很据拉丁学名本身的含义(形态、人名、地名)来命名,如截形十二卷、毛汉十二卷、阿根廷毛花柱等。这无疑是最科学的,既可使人们熟悉学名和分类,帮助记忆,又便于将多肉植物的命名纳入统一轨道。但目前这种命名法没能在全国通行。主要是因为多肉植物种类太多,有些拉丁学名本身没有含义;而有的学名虽不同,译出来的含义(主要是形态)却是一样的。至于用人名、地名的,在一些种类不多的小属中尚不会重复,但在有几百种的大属中就要另当别论了,因此其本身有局限性。此外出版物中的种类介绍(包括图片)长期滞后于已栽培的种类,也是一个原因。  因此另一种方法更为流行,就是直接沿用日文书刊上的汉字名称(或作少量改动,如丸改成球等)。

说白了,其实几乎都是通过外文直接翻译过来,然后国内养多肉的人稍微改了一下名字而已。